查看原文
其他

信息节点——千万不要小瞧这四个字的标题!

2016-11-14 镐赞 新一代法律人


这是我最想写的文章,因为我深受其益


什么是信息节点?

先说信息节点的特点:模块化的、可移动的,可以“打乱重洗、排序和重新分组”


记得我备考司法考试的时候,用Excel表格归纳“考点”,然后通过筛选功能,找出不牢固的考点,重复记忆。这里的每一个“考点”就是每一个“信息节点”。我可以对这些“考点”打乱重洗,排序,重新组合。


我们读书,读的是书中有意思的“观点”,每一个“观点”都是一个“信息节点”。我可以对这些“观点”打乱重洗,排序,重新组合。


这些年来,我最推崇的就是李敖读书的方法——“裁书”。这里重点不是“裁”,而是他“裁”的是什么?


对的,他是将书中不同的“观点”(信息节点),通过裁剪的方式,单独拿出来,然后根据他的逻辑和他的需求、主题,重新拼接、组合。


常听到的“阅读卡片”“卡片索引”式的读书方法,是同样的道理。


所以,信息节点,就是一个“信息点”,可以是一个观点,可以是一个考点,可以是一个灵感,可以是一首诗,可以是一个小故事……


总之,这些信息节点,可以“打乱重洗、排序和重新分组”。


可,我们了解“信息节点”有什么意义呢?意义大了去了。


大脑擅长什么?

很显然,大脑并不擅长记忆,而是擅长思考。


但是,大脑思考什么?大脑不是凭空思考,而是“调取”大量的“信息节点”来思考。


一段往事,一段经历,一个观点,一个考点……这些“信息节点”,都是大脑“思考的素材”。


思考就是:大脑对调取的“信息节点”打乱重洗、拼接、嫁接、移植、重组的“加工”过程


如何发挥大脑擅长的事情——思考?

我们需要做三件事:

  • 积累大量的信息节点(思考素材),以备“调取”;

  • 重复的,不时的,让信息节点在大脑中重现,防止“遗忘”;

  • 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“念念不忘”就是重复调取“信息节点”;“必有回响”就是对“信息节点”的加工结果。


谈谈我的做法

我是如何运用“工具”实现上面的三件事情的?


这里以读书为例:


第一步:大量积累“信息节点”

首先,将所有电子书转化为TXT格式,放入印象笔记;不能转化为纸质版图书,用“扫描宝”扫描成图片,统一放入印象笔记。印象笔记,是我的数据库。


(TXT格式的好处是,可以随意复制、粘贴,书中的图片,可以通过“截屏”实现)


(说明:将书中的观点,高亮后,复制、粘贴到Anki)

接着,将TXT格式的图书,拆解(复制、粘贴)成大量的“信息节点”;图片格式的,用裁剪工具,同样制作成“信息节点”,统一放入Anki。


(介绍:Anki是一款“卡片式”的记忆工具,可以将所有的“信息节点”制作成“卡片”,并根据科学的算法,不断重复提醒。)

Anki保存了我所有的“信息节点”。我没有分类,各行各业的知识混杂在一起,这样的设计带来:多样的“信息节点”,会让您思考如何将不同的知识借鉴、转移、嫁接、融合……


第二步:重复出现


通过第一步,大量积累了“信息节点”,剩下的工作,我们交给工具——Anki。


在零散的时间,打开手机上的Anki端,重温“信息节点”。




复习带来的快感,远远大于学习,每一遍重复的阅读,都会有不同的收获。


Anki会根据您掌握的程度,在不同时段,重复出现“信息节点”。


最后一步
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必要的时候,我们可以随时调取。


总结一下


  • 知识,只读一遍

  • 制作的“信息节点”,可积累,可持续,一劳永逸

  • 不断重温“信息节点”,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

  • 所有的“信息节点”,打乱、重组、嫁接、转移、借鉴……碰撞出非凡灵感


同样的,青年律师,要将法律知识,拆解为大量“信息节点”,打乱、重组、嫁接、转移、借鉴、碰撞……会产生哪些奇妙的效果?

- END -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